建筑領域作為能源消耗大戶,在總能耗中長期占有大約1/3比例。在城鎮化進程加快的形勢下,這一領域的能源消耗量還將持續增長。轉變建筑領域發展模式,推廣綠色建筑,對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我國的綠色建筑發展背景
??我國是能源消耗大國,建筑與工業、交通是能源消耗的三個主要領域。目前,建筑能耗約占全國總能耗的1/3,節能工作壓力很大。與氣候條件相近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建筑舒適標準比較低,但每平方米采暖能耗約是發達國家的3倍。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預計到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將超過58%。城鎮化必然伴隨新增建筑的快速增長,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城鄉還將新增建筑約300億平方米。這也意味著,建筑能耗將大幅上漲。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就已關注到建筑節能問題,1986年開始試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1999年又把北方地區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納入強制性標準。截至2011年,全國城鎮新建建筑在設計階段執行節能50%強制性標準的比例已基本達到100%,施工階段的執行比例達到95.5%。
??國外開展建筑節能的經驗表明,單純以節能為目的的建筑物,在實際建造和使用運行中可能造成其他資源的浪費。因此,伴隨環境保護工作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廣,“綠色建筑”的概念由此產生。
??綠色建筑內涵
??一般而言,綠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即“四節一環保”的建筑。
??我國的綠色建筑發展歷程
??綠色建筑首先從建筑節能起步。我國的建筑節能工作始于20世紀80年代。1986年《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發布,建筑節能率目標是30%,1994年,該標準修訂,將建筑節能率目標提升至50%,并制訂了《建筑節能“九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1999年《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發布,并于2005年進行了修訂,期間還分別出臺了夏熱冬冷地區和夏熱冬暖地區建筑節能規劃。
??伴隨建筑節能工作的深入推進,綠色建筑概念也被引入和應用。2005年,建設部、科技部聯合出臺《綠色建筑技術導則》,提出因地制宜發展綠色建筑。 2006年6月1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開始實施,并于2007年啟動“100項綠色建筑示范工程與100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簡稱“雙百工程”)。 此后,又發布《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和《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正式啟動了我國綠色建筑評價工作。
??截至2012年底,全國累計評出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742 項,總建筑面積7581萬平方米。由于經濟發展水平、氣候條件、政策支持等的不同,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分布不均衡,江蘇、廣東、上海、山東、北京等 省市的項目數量和總建筑面積較多,5省市標識項目數量占全國的57.5%,總面積占全國的53.7%,其中僅江蘇省就占全國的23.6%。
我國的綠色建筑政策制度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一系列涉及綠色建筑的制度,包括: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制度、綠色建筑示范工程和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以及與建筑節能相關的新建建筑市場準入、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建筑用能系統的運行管理等。
??“十二五”以來,國家的節能減排工作邁上了新臺階,相繼出臺《“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對全國范圍內開展節能減排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部署。兩份文件都對強化建筑節能、推廣綠色建筑提出了明確要求。
??2012年4月,財政部與住建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要建立高星級綠色建筑財政政策激勵機制,對二星級及以上的綠色建筑按照不同標準給予中央財政獎勵。在此引導下,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獎勵政策,進一步加大激勵力度。
??2013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一號文轉發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制定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凸顯我國政府對大力發展綠色建筑的堅定決心與支持力 度。《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到“十二五”末,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20%的城鎮新建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的目標,要求自2014年起,政府投資建 筑、保障性住房和大型公共建筑要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并提出財政資金獎勵、稅收優惠政策、土地使用優惠政策及改進和完善對綠色建筑的金融服務等一系列激勵政策。
??時隔3個月,住建部又發布《“十二五”綠色建筑與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將發展綠色建筑與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相結合,進一步加強綠色建筑推廣力度。
??綠色建筑融資
??融資難幾乎是每個新興產業發展都可能面臨的困難之一,綠色建筑也不例外。解決綠色建筑融資問題,要從政策和市場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健全政策激勵機 制,加大財政稅收支持,充分利用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引導和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比如,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場化的創新 節能模式,提供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等一條龍服務。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領域的應用還僅局限于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如果能將節能、能效 提高納入新建建筑活動,與綠色建筑開發應用相結合,既拓展了合同能源管理的適用領域,也有助于解決綠色建筑發展面臨的融資問題。還可以探索發展諸如公私合 作(PPP)等其他市場化適用模式。
上一篇: 中央空調行業大舉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