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1998年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機制以來,卻普遍遇到“叫好不叫座”的現象,其根源在于仍然面臨著“融資困難、項目難找、信用評價體系不健全”三大瓶頸障礙。4月24日上午,“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質押百億綠色融資銀企對接活動”在虹口區花園坊舉行,這是國內首次把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進行質押融資的創新模式。
據市經濟信息化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合同能源管理是發達國家普遍推行的、運用市場手段促進節能的服務機制。經過各方積極協調,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浦發銀行等13家銀行根據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特點,承諾在“十二五”期間以未來收益權質押形式,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提供總額130億元綠色信貸。
未來受益權質押間接實現了節能服務企業的信用增級,為企業獲得貸款提供了便捷通道。目前,已有上海安悅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等10家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獲得了浦發銀行等10家銀行合計2.375億元的融資。
活動還首次在國內推出“節能服務項目超市”。上海市22個工業集團、16個區縣積極響應,提供了超過200個潛在節能項目。讓本市已備案的節能服務公司、第三方審核機構、節能裝備產品制造商參加項目對接活動,與用能單位現場洽談,推動節能項目落地。
經信委人士介紹,在2009年為上海市節能服務公司單方建立試點信用報告的基礎上,上海將進一步建立備案節能服務公司、用能單位、金融機構、第三方審核機構信用報告,為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提供全面和全程的信用評價。這也是首次在國內節能領域建立合同能源管理各方信用評價體系。
對接活動上,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與13家銀行簽署百億授信合作備忘錄,10家銀行與節能服務公司簽訂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貸款協議。上海銀行與國際金融公司(ICF)進行了“能效信貸簽約”。“上海市節能服務業協會”以及“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信用評價和融資服務平臺”同時掛牌成立。
上一篇: 光熱巨頭調整目標“搶跑”城鎮化
下一篇: 真正意義的太陽能建筑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