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夜夜爽_美女被男子脱了内裤和衣服揉胸 _97涩色_老师美女被黄动漫免费观看

歡迎訪問山東奇威特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官網

News

行業動態

李克強:建設一個生態文明的現代化中國
發布時間:2013-02-23 新聞來源:環保部官網 瀏覽次數:

         生態文明源于對發展的反思,也是對發展的提升。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文明進步史,也是一部人與自然的關系史。歷史上,一些古代文明因生態良好而興盛,也有的文明因生態惡化而衰敗。近300年來,人類在工業化中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資源環境代價。20世紀下半葉后,國際社會開始思考“增長的極限”、“只有一個地球”等問題,提出了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等理念。聯合國先后召開四次環境與發展大會,達成了促進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共識,并逐步轉化為各國的行動。可以說,生態文明是對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的繼承和創新,符合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生態思想,這些智慧對今天的發展仍有啟示。從上世紀70年代起,中國就注重加強污染防治,并積極參與世界環境與發展事業。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推進現代化建設,實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有所減緩。但我們清醒地看到,中國面臨的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資源相對不足、環境容量有限,已經成為新的基本國情,成為發展的“短板”。我們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正是要打破這一瓶頸制約。

  朝著生態文明的現代化中國邁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全新課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我們既要繼續發展工業文明,又要大力弘揚生態文明。在中國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現代化,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在廣闊的國土上保護生態環境,也是世界性難題。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既要有“走鋼絲”的憂患意識,也要有“登高峰”的必勝信心。發達國家幾百年里逐步實現的工業化、城鎮化,在我國正加快推進;發達國家上百年間逐步出現的資源環境矛盾,在我國也集中顯現。借鑒國際上的成功經驗,汲取一些失敗的教訓,發揮新興國家的后發優勢,可以避免重復“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路徑。中國將進一步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整個現代化建設之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通過轉型發展,實現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護生態共贏。

  建設生態文明的現代化中國,重點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努力。

  一是轉型發展。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是第一要務。環境問題說到底是在發展中產生的,也應在發展中加以解決。同時,發展應是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要走生態文明的現代化道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買不來、借不到的財富。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后不行,殷實小康但環境退化也不行。我們將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形成合理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我們將推進重大生態工程、環保工程、節能工程建設,“十二五”期間中國生態環保投入將達到3.4萬億元。我們將以節能減排作為結構調整和創新轉型的重要突破口,到2015年使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只有把發展建立在資源可接續、環境可承載的基礎之上,才能過好今天、不憂明天,在轉型中實現國家的永續發展。

  二是惠及民生。無論是推進現代化,還是建設生態文明,都是為了人、為了人的全面發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更加迫切。環境問題已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人民希望安居、樂業、增收,也希望天藍、地綠、水凈。作為政府,有責任調動各方面力量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不欠新賬、多還舊賬,在充分提供物質產品、文化產品的同時,更多提供生態產品。從今年開始,中國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開展PM2.5監測并公布信息,同時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強治理,力爭經過一段時期的努力,逐步使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保護生態環境,有利于民族和社會,也有利于個人和子孫后代。生態環境美好的家園是人民共同的家園,也需要人民共同來建設。全社會都要增強生態意識、營造良好氛圍,每個人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事做起,點點滴滴的保護行動就可以匯成蓬蓬勃勃的生態文明建設力量。

  三是拓展市場。擴大國內需求是中國發展的戰略基點,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蘊藏著巨大的內需潛能。我們要實現的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必然是生態文明的工業化、城鎮化。它孕育著前景無限的市場空間,催生著規模龐大的生態產業。無論是可再生能源應用,還是建筑節能改造,或是污水垃圾處理,都會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光伏電池為例,目前國內安裝總量不到年產量的10%,開拓國內市場的潛力很大。我們將結合城鎮化建設,采取鼓勵太陽能發電設備應用、支持分布式發電并網等措施,在國內開拓更大市場,促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預計2020年,中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將達到5000萬千瓦。如果說綠色環境是難以估值的寶地,生態產業就是挖掘不盡的寶藏。我們需要鞏固農業、做強制造業、做大服務業,形成發展新優勢;也需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產業、綠色低碳產業,搶占經濟新高地。

  四是深化改革。改革開放是發展特別是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現代化的強大動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物質支撐、精神驅動,更需要改革和制度創新。節能環保是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涉及理念的更新和利益的調整,必須發揮體制機制這一杠桿的撬動作用,擺脫對傳統發展路徑的依賴。這就需要加快價格、財稅、金融、行政管理以及企業等改革,完善資源有償使用、環境損害賠償、生態補償等制度,健全評價考核、行為獎懲、責任追究等機制,加強資源環境領域法制建設,以體制激勵和約束企業,用法律調節和規范行為,使改革這個最大“紅利”更多地體現在生態文明建設上,體現在科學發展、轉型發展上。

  五是加強合作。環境與發展問題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促進綠色發展是各國利益匯合點。中國作為一個幅員遼闊的經濟大國,解決好這方面問題,是對全人類的一大貢獻。我們將把生態環保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領域,繼續加強同其他國家、國際組織的環境合作,引進并吸收先進理念、治理技術、管理模式和有益經驗。我們的市場是開放的市場、公平競爭的市場,歡迎國外企業來華發展生態產業。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我們將深入推進國際環境公約的履約工作,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承擔自己應盡的國際義務,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共同推動人類環境與發展事業。

  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希望環境保護、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同各地方密切協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推動者、實踐者,抓緊制定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體系和推進辦法,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為國家發展和民生改善做出新貢獻。